|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刺绣历史 |
刺绣知识 |
刺绣流派 |
刺绣收藏 |
刺绣艺术欣赏 |
刺绣文化 |
海外之窗 |
名人轶事 | 刺绣名家大师 |
刺绣新秀 | |
|||||||||||||||||||||||||||||||||||||||||||||||||||||||||||||||||||||||||||||||||||||||||||||||||||||||||||||||||||||||||||||||||||||||||||||
|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
他见到了格鲁尼先生,两个男人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他们只迟疑了一秒钟,然后就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格鲁尼先生对斯帝夫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一场可耻的战争,是人类的耻辱。” 而斯帝夫对格鲁尼所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懂事起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贝蒂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许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但是我很想说谢谢你。” 格鲁尼夫妇试图挽留斯帝夫在家里多住几天,但是斯帝夫执意早日返回柏林。临行前,贝蒂坚持把那幅画还给斯帝夫,斯帝夫这样说道:“你有两个理由必须拥有这幅画: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这幅画,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们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二,对于我来说这幅画里有太多的记忆,它在你的手里,意味着你没有把我忘记,至少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贝蒂答应了斯帝夫的请求,永远保留这幅画。斯帝夫回到了柏林,继续着他家族的事业。直到他快50岁的时候,他才娶了奥地利姑娘爱得嘉为妻,并生下了四个孩子。 在随后的岁月里,格鲁尼夫妇不遗余力地**美国各大媒体关注战后对犹太受害者赔偿等问题。从70年代起,《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纷纷开始大幅报道这方面新闻,为斯帝夫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久,德国莱茵河沿岸开始修建大坝,政府同斯帝夫交涉过后,开始批量购买他的土地。就这样,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斯帝夫使家族的财产翻了几番。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业委托给信赖的经营者,自己则隐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简出。 1996年,格鲁尼先生辞世。2年后,贝蒂的健康严重恶化,她再次致电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着的时候,收回他家族的画。斯帝夫亲自到美国看望了贝蒂,并且说服她打消了这个想法。由此,贝蒂留下遗嘱: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先生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儿子们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收入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捐给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机构。 2003年底,贝蒂辞世一年半后她的后人决定拍卖此画。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2004年4月,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手拿烟斗的男孩》以一亿四百万美元的天价成交。由于此画打破了14年前凡·高名画7800万美金的记录创造了奇迹,这位神秘的收藏者一直成了世人关注的对象。 但是,收藏者却长久地缄默着。直到2004年11月斯帝夫辞世,斯帝夫的后人奉他的遗嘱将一封有斯帝夫亲笔签名的信转给贝蒂的后人时,真相才终于大白——那神秘的购买者正是斯帝夫本人。据说,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是凝视着这幅画,走向人生的尽头…… |
·上一篇文章:董希文凭直觉画出油画《开国大典》 |
·下一篇文章:无 |
相关新闻
徐伟等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
|||||||||||||||||||||||||||||||||||||||||||||
|
|||||||||||||||||||||||||||||||||||||||||||||
|
|||||||||||||||||||||||||||||||||||||||||||||
|
|||||||||||||||||||||||||||||||||||||||||||||
|
|||||||||||||||||||||||||||||||||||||||||||||
|
|||||||||||||||||||||||||||||||||||||||||||||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10-2012 cixiu.6b2.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刺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