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全国有江南、山西、四川、闽广四个丝织产区,而以江南为主要产地,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著名的顾绣工艺。顾绣是一种画绣,以制作欣赏品为主,所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几成刺绣工艺的代表。 清代丝织的艺术风格大体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继承明代特色,多用几何形骨架,小花小朵,规矩严谨;中期纹样繁缛,色彩华丽,并受显著的欧洲巴洛克、罗可可艺术影响;晚期则喜用折枝花、大朵花,淳朴粗放。清代的刺绣品种丰富,织造精美,已形成不同特色的地方体系,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形成的。
老绣品需要精心呵护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中国织绣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历经千百年后,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因为绣品不易保存,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织绣品的保养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人们对老绣品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绣品的保养和修复也提上了日程,成为藏家亟待了解的问题。 绣品属有机类物质,相对于其他文物来说,更容易受到外力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与侵蚀,如织绣品怕光、怕湿又怕过于干燥。光照会加速褪色和纤维老化,潮湿会使之长霉或腐化,太干燥又会使之脆化。所以,存放织绣品的地方除要避光,最好有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此外,防蛀防霉也很重要,下面将详细说明。 首先了解一下有可能对织品文物造成破坏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空气污染物等都会对纺织品造成危害。光辐射会导致有机质文物发生光化学作用,使文物褪色、泛黄、酥脆;温度升高会增加发生霉菌和虫害的可能性,并可导致纺织品纤维老化;温度降低至露点,则会产生结露现象,纺织品易于吸水,在温度低于零度时会引起纤维内部结冰,破坏内部结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以文物材质本身为载体和营养源,分泌出多种强腐蚀性的酶类、有机酸、氨基酸、核酸及有害毒素,使文物褪色、泛黄、材质受损;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导致织物颜料褪色或变色;粉尘中含有极微细的形状尖锐的硬质颗粒,与湿气结合降落并沉积在物品上,诱发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对纺织品造成危害。 所以,对保存织绣品的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藏品存放条件,依据纺织品文物的物质特性,自行采取必要措施,做好纺织品藏品的保管、养护工作。第一,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环境温度在15℃-20℃之间,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时,比较适宜纺织品的存放。温度太高,可放置冰块、加厚墙壁、加装隔热层、密封窗户及遮蔽光照。一般舒适性空调工作时会降低室内湿度,一般不要单独使用;温度太低时,可在室内采用取暖设施;湿度太大时,可以加强自然通风、采用去湿机去湿,或放置硅胶来降低室内湿度。湿度太低时,应使用加湿器或采取在室内地面洒水、悬挂湿水布匹、放置浸水的锯末或纸张等措施调节。另外,室内应放置温湿度计,或购置能长时间记录温湿度变化的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给出环境变化曲线,以指导收藏者采取必要措施。第二,有害气体和灰尘。藏品应尽量密封避光放置在空气清洁处,经常用微湿的软抹布消除灰尘,用吸尘器定期清洁房屋。第三,霉菌和虫害。室内经常通风、控制调节温湿度、做好卫生杜绝霉菌孢子来源,是避免霉菌的主要方法。另外,还应定期察看,一旦发现霉情应及时隔离处理,避免霉菌传染。第四,光线。藏品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窗户上应当安置百叶窗或防紫外线玻璃,或密封纺织品存放房间的窗户。房间内所用照明灯应有防紫外线膜,并尽量减少开灯时间和光照强度。 除了环境之外,对存放、包装织绣品的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用于存放收藏品的箱、 |